一种叠片式蜂窝状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
应用于废水的好氧或厌氧膜法生物处理或地表水生物预处理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填料。
生物处理在当今的各类废水处理及地表源水的预处理方面占有主导地位。其中的膜法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稳定、无须回流再生等特点。应用极为广泛。而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填料乃是膜法生物处理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与处理效果的好坏、工程投资的多少等有着直接关系,因而备受关注。
目前实际应用的微生物载体主要有三种:(1)悬挂式填料,主要为用绳索穿挂的软性丝状填料和半软性的盘片填料。缺点是绳索易断,需要牢固的悬挂支架。(2)块状蜂窝填料,为类似于六角蜂窝状的大块填料。主要缺点是需要多层支撑架,价格高,易堵塞。(3)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悬浮式填料,多为比表面积较大的球状体或柱状体等,其本身的比重略小于水,可自然悬浮于水中。与前两种填料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无需支撑架、安装维护方便、比表面积大、流态好、能在水中旋转、处理效果稳定、寿命长。但也存在不少致命的缺点。如注塑成型费工、费时、费料,价格高且运输体积大等,因而限制了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运输体积小、价格低廉、比表面积大的悬浮生物载体,具有先期折叠和能在现场展开成型的功能。
这样进行的:在展开前为折叠形式,即为形状和面积相同的多片圆形、半圆形、半圆环形或多边形表面粗糙的叠片,最外边的两片叠片也可加厚。叠片数根据需要的生物载体高度大小和展开后载体表面通道截面的大小确定。叠片中间开一孔或多个均布的孔,孔周边也可有凹槽。每层叠片与上下相邻的叠片之间按设定间隔错开粘焊在一起,焊缝间距可依需要的表面通道截面大小调整。现场使用时直线展开叠片,即将一根或多根多孔支撑管插入叠片中间的孔中并拉开叠片,再在多孔支撑管的一端或两端插入销子或以螺纹咬合方式固定最外端的两片叠片,以使叠片不再恢复为原折叠状,即成为圆柱体、半圆柱体、多面体的生物载体。为撑开叠片,也可通过在叠片中间周边为凹槽的圆孔中插入两端加工有匹配凹槽的多孔管将最外边的两片加厚叠片撑开,并扭转多孔管使两组凹槽互相咬合固定。展开后载体中形成了贯穿其内部的蜂窝状通道。叠片材料为聚乙烯等薄膜材料。该填料投入水中后呈悬浮状态。
优点是:
1、由于展开前为折叠状,所以运输体积小,节约运输费用、包装费用和仓库面积。
2、加工简单,不需注塑机成型,冲剪方便,制作速度快,可多个一次成型,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和使用。
3、展开后比表面积大,单位体积填料表面生长的微生物量丰富,处理水的效果好且稳定。
4、展开后填料表面形成多个敞口并在载体中形成多条通道,且通道的截面积各均均一,这比弧形展开的填料更具有特色。
5、实型投入水中后呈悬浮状态,在通道中水流和气流畅通无阻,处理水时载体随水流和气流一起流化,提高水、气与微生物之间氧的传质速率,故氧的利用率高,并有利于微生物膜的生长、脱落和废水中可被微生物氧化降解的物质如有机污染物等的去除。
6、其形状、大小、厚度、材质、展开后的孔径均可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十分灵活,避免了注塑机定膜后难以改变的弊端。
7、现场成型、投放和取出方便,有利于更换和维护。
展开前由叠片及其胩面的焊缝组成。将聚乙烯膜裁剪成形状和面积相同的圆形叠片,每层叠片与上下相邻的叠片这间按展开后孔径需求设定的间隔通过电热丝熔化错开粘焊在一起,焊缝的间距可依需要的表面通道截面大小调整。叠片中间开有孔。现场使用时直线展开叠片,即将一根或多根多孔支撑管插入叠片中间的孔中并拉开叠片,再在多孔支撑管的一端插入销子固定已拉开的最外端的两片加厚叠片。以便叠片不再恢复为原折叠状,即成为圆柱状的生物载体。展开后载体中形成了贯穿其内容的蜂窝状通道。载体投入水中后呈悬浮状态。生物膜生长在敞口的蜂窝状通道内壁上,水流和气流在敞口的通道中畅通无阻,处理废水时生物载体随水流和气流一起流化。
关键词:
斜管